
公众号
为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工作效能,满足关爱困难和流动儿童的实际工作需求,近日,漕河泾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吴同教授,为辖区儿童主任、青少年社工等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实务培训。通过案例分享、互动讨论等形式,围绕走访摸排、流动儿童社区融入与儿童主任的自我关怀三大主题展开深入讲解,为基层未保工作注入新思路。
吴教授认为,走访排摸不仅是收集信息,更是与社区家庭建立信任的过程。他建议,通过“从需求入手”循序渐进与服务对象家庭建立信任关系,做到“认真记录,服务跟上,用心关爱”。对于流动儿童社区融入活动的设计和策划,吴教授特别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他表示,活动不仅要有趣,更要让儿童在参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通过引导儿童关注自身和社区问题,帮助他们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行动者”。
鉴于未保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社工所面临的职业压力不容小觑。吴教授从压力来源分析入手,结合心理学理论,建议儿童主任们借助“成功足迹记录”和设定时间边界来调整工作结构进行微解压。他还鼓励大家建立支持网络,定期分享工作中的困惑与收获,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未来,漕河泾街道未保站将持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深化社工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支持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效能。通过细化走访摸排、聚焦困境儿童及流动儿童等重点群体需求,强化资源整合与联动协作,为辖区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