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桥街道中海瀛台居民区党群服务站邻里党课
阳明心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个重要场合中,都谈到阳明文化,充分肯定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号召全党以“知行合一”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月15日上午,徐汇区委党校教师,徐汇区宣讲团成员杨秀菊来到长桥街道中海瀛台居民区党群服务站,为广大党员们上了一堂“四史”邻里党课——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上马为将,下马为师,在朝为证,出生大儒,却能文能武,达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被称为完人。阳明心学主要观点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它的诞生经历了百死千难,指引着王阳明在军事上取得了一次次胜利,在为政一方时造福百姓,对于五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深远的启示。
杨秀菊老师从阳明心学的历史影响,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以及阳明心学的当代贡献三个大的方面详细阐述了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不仅仅对中国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对日本、朝鲜以及韩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王明阳出生传奇,少年立志;求学问道,苦于探索;科举艰难,仕途不顺。这些经历让明阳心学横空出世,影响世人。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几个方面体现。
心即理。“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从孝、忠、信与仁等方面描述了孝顺父母、忠于君主、仁信于朋友。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即理”不断延展,渐渐产生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这是他心学的第二层次。“知”是“良知”,智慧和判断力。“行”是“行动”。“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既然没有“真知”,那就不可能有“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起点,行是知的结果,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一念发动为知,亦为行,行中有知的指引。所以知行合一,不可分作两事。
致良知。良知就是判断力和道德感。能知是非善恶,是非是智慧,善恶就是道德。“人人皆可为圣人”,去心中贼,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思想家耿定向说,王阳明的“四句教”实际就是“致良知”的步骤。
阳明心学既富有深刻的哲理性,也具有实践的指导性。他是王阳明在百死千难中得来的,在实践中被反复验证,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强大的时间效能。
1. 树立道德主体。唤醒现代人冷漠、功利、庸俗化的心灵,反抗当下拜金主义、权力崇拜、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征求当下的 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和道德伦理危机。
2. 提供生态智慧。王阳明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谋而合。
3. 赋予实践道德。阳明心学告诉我我们,要在日用伦常之间,在礼乐刑政之间,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发用出来,用来敬老爱亲,用来修身齐家,用来尽伦尽职,为政理事。
4. 涵养干部政德。为政之道在于明德、亲民。为政者要为政以德,知行合一,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我党一直践行的“为人民服务”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与阳明心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讲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
长桥街道各居民区在长桥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依托主题教育,通过主题党课,深入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激励广大党员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为建设美好家园而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