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节气养生,事半功倍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如果说白露是从炎热到凉爽的转折,那么寒露就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转折了。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但同时秋季又是最好的滋补季节。
一、金秋最宜调和精气神
1、作息起居
秋季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趟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2、养阴润肺以防秋燥
古有金秋之说,肺在五行中属金,秋季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甚至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一系列秋燥症状。
3、“贴秋膘”不宜肥甘厚腻
寒露时节天气寒凉,人们更喜欢吃胃厚油滑的食物。但是,这会给肠胃系统造成负担。建议多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汤类、粥类和羹类。古人有曰:“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隔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4、寒露不宜脚露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因为人的双脚离心脏远,因此,血液供应少。很容易“寒从脚生”,寒露过后,凉鞋、短裤全要收起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注意保护3个地方,第一个是肩关节,很多人得了肩周炎很难医治;第二个是小腹部,小腹受寒很容易导致腹泻;第三个容易受凉的地方就是腿肚子,如果受寒很容易出现“抽筋”的现象。
5、“秋冻”要因人而异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进入寒露之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如果在寒露时节(尤其早上和晚上)过度追求秋冻的戒律;反而易引起呼吸道、关节、心脑血管、消化道等疾病的青睐。体质不好的老人、孩子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更加注意。
寒露以后一定要防寒保暖,第一要防穿衣过少,第二防止拉伤,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人体反射性收缩血管,韧带伸展减低,很容易拉伤。
二、秋季饮食药膳
寒露时节,是个各种疾病的多发期,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的饮食起居,增强免疫力。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即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状。推荐2个菜单,共君参考~
1、大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2、香菇冬瓜球
原料:香菇、鸡汤、淀粉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刚球勺挖成圆球待用;姜洗净切丝;将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3、秋季宜食水果
名称:梨、葡萄、香蕉、桃、柿子等。
三、运动指南—登山放情
寒露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让人感受凄凉,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秋季养生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建议多参加活动、社交的平台,多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登山放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增加身体的储氧量,加速新陈代谢。登山属于有氧运动,能使肌肉获得比平时高出10倍的氧气,从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免疫细胞数量增加,帮助体内有害物质排出。
好了,今天关于寒露的话题就说到这里,祝大家保持良好心态,起居作息规律,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爱护好身体,不要受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