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心理说 | 孩子幼升小说不想学了?父母需要重视!
孩子幼升小说不想学了?父母需要重视!
7岁的欣欣最近怎么都不愿意去学校,一提到去学校就头疼,浑身不舒服。妈妈以为孩子只是普通的装病不愿意上课,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可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这可急坏了妈妈,那身体没问题就咨询一下心理方面的吧。
经过电话咨询,咨询师初步判断欣欣可能是患上了学校恐惧症。“学校恐惧症”通常见于幼升小儿童,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经过主观努力或客观施加各种压力,仍无法改善孩子的情绪。其症状不仅表现为对上学产生强烈的厌烦、抵制情绪,躯体上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发病阶段因人而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
“孩子为什么会存在学校恐惧的情况呢?”
01学习方式的断层
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
02行为规范的断层
通常在幼儿园被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小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03人际关系的断层
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04学习环境的断层
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正是这些断层问题,导致的孩子对新一阶段的学习适应性出现问题,
产生了“学校恐惧”。
面对学校恐惧症,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更好适应学校生活:
NO.1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
父母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来调整教育方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幼升小孩子的记忆模式以无意识记忆、反复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用苹果、香蕉来数数能够理解,用抽象的数字或字母就可能有一定困难。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些概念孩子背得很好,在熟悉的场景下可以顺利应用,可是换到一个陌生的场景,就不能了。因为孩子记住这个概念,是依靠某个具体场景、不断复述的结果,换一个场景就没有了这个效果。
所以当孩子不能理解一些概念,或者反复学习效果较差的时候,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时间,相信孩子未来发展的潜力,减少焦虑氛围,让孩子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长大。
NO.2避免给孩子过重的学业压力
孩子患上学校恐惧症,可能源于繁重的学业压力。孩子担心学不好,考不好,父母会责罚甚至讨厌自己。为此,父母要注意督促孩子学习的方式,不要过于注重分数和名次,只要孩子尽力即可。来日方长,成绩是可以慢慢提高的。所以只要父母要求适当,孩子就无需承受过多的压力,进而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就降低了。
NO.3为孩子规划生活作息
良好的作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校恐惧症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学习和活动计划,按照计划弹性实行。孩子一般放学回家时间较早,除去吃饭睡觉时间,至少有5个小时可以用来进行活动,分配这些时间需要劳逸结合,幼升小的孩子专注力还有待提升,如果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可以让孩子适当出门活动。父母最好不要让孩子在疲倦时继续做作业,学习效率低下,还会增加孩子厌学的心理。
NO.4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
有些孩子不愿去上学,可能是因为害怕某些同学或老师。孩子可能在学校受到嘲笑或欺负,甚至遭遇了校园欺凌,孩子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只好选择逃避。
父母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在校人际关系,一旦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父母要及时开导孩子,避免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孩子对老师有意见,父母可以去找老师说明情况,让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老师的配合,消除孩子对学校的恐惧。
孩子在一年级的关键任务,不是课本上那些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学生;了解并且全然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生活,最好还能够乐在其中;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充满耐心和希望,帮助孩子适应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