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13+1”课程新模式助推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斜土街道社区(老年)学校
一、案例背景
斜土社区学校正积极推进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项目,致力于解决老年学员在使用智能技术时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顺利地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如何组建一支数字教育志愿者团队,二是如何建立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机制。为此,我校积极开展调研,以问题为导向,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建立了“13+1”课程新模式。
二、案例内容
“13+1”课程新模式中的“13”是指每学期安排13次常规课程,精准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和居民多元学习需求,让老年学员既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与满足感。“1”是指学员每学期至少参与1次社区实践活动,鼓励学员走出教室,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区的各个角落,如居委学习点、邻里汇、养教结合学习点等,不仅能够展现学员自身价值,还有助于实现“树长者风范 展最美风采”的教育理念,促进老年学员的社会参与和个人成长。
课程模式的创新需要紧密结合明确的目标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执行策略,并建立稳固可行的保障机制,以确保改革后的课程新模式能够深入实施和持续发展。以下主要介绍我校的实施经验:
1. 以需求为导向,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教育课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意愿。调查发现,许多老年学员对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社交媒体的使用以及在线购物等方面存在较大困惑。
在课程设计上,针对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我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课程,专注于提高老年学员的实用技能。课程内容涵盖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微信的便捷使用、网上购物的流程、在线医疗服务的利用,以及手机摄影技巧等,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
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们深入了解学情,依据老年学员的学习特点,采用一对一指导、小组讨论和操作演示等多元教学方法,耐心细致地帮助老年学员逐步掌握数字技能。
2. 从被动受助到主动助人,组建一支数字教育志愿者团队
老年学员在掌握数字知识后,完全有能力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成为数字教育的志愿者。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校在课程设计中不仅涵盖了数字设备的使用技巧,还特别加入了志愿者培训模块,包括老年心理学、有效沟通等实用技能。此外,我们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和技能提升研讨会,以确保志愿者们能够持续更新知识库,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沟通策略,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截至目前,我校已注册的数字教育志愿者团队人数已有204人,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时间已达22640小时。在“13+1”课程新模式的推动下,我校每学期老年学员的志愿者活动参与人数已达2400多名,营造了“人人都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
3. 以“13+1”课程新模式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机制
社区学校协同社发办、自治办、服务办等多部门建立了融合机制,通过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来加强跨部门合作。同时,推出菜单式服务模式,赋予居委会和学员更大的选择自由度,实现“供需”双向匹配,从而提升服务的个性化和满意度。
开学前,斜土社区学校主动联系街道、居委、邻里汇、养老院负责人,介绍“13+1”课程新模式的理念与价值,建立合作关系,得到各基层机构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同时,学校也向教师和学员明确提出参与志愿服务的具体要求。
开学后,96个课程班的学员们走进社区,通过交流和展示民族舞蹈、中医养生、保健刮痧等多样课程内容,赢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此外,居民们还积极预约了线上课程,学校定期通过腾讯会议等平台开展直播教学,进一步扩大了教育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案例特色、亮点
1. 案例特点:
“13+1”课程新模式既确保了知识的系统传授,又强化了实践应用,全面提升老年学员的数字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总结案例亮点如下:
(1) 深入了解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意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教育课程。
(2) 采用多元教学方式:采用示范、展示、个性化指导、小组讨论、操作演示等多元教学方式,提高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3) 举办多样线下活动:通过举办公益讲座、沙龙活动、现场答疑等活动,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组建志愿者团队:以“13+1”课程新模式为抓手,组建了一支数字教育志愿者团队,营造了“人人都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5) 形成常态服务机制:通过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来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了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机制。
2. 实践时间: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学期每个课程班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从2015年开始陈伟如智能手机应用工作室每周开展沙龙活动,每月开展公益讲座。
3. 收益人群规模:20000人次以上。
4. 已形成可复制模式:社区学校协同社发办、自治办、服务办等多部门建立了融合机制,通过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来加强跨部门合作。
5. 社会影响:学员们积极参与社区和居委会组织的多样化志愿服务与交流展示活动,不仅让居民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激发了他们主动投身学习的热情。这些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学习型社区的构建,并为社区治理贡献了积极力量。
四、案例成效
1. 相关报道:
(1) 2024年5月29日“上海徐汇”公众号发布推文《96个课程、3000人次,这所学校让老年人生活更精彩》,介绍了“13+1”课程新模式之“数字行动进社区——智能手机应用咨询”活动。
(2) 2023年12月7日“上海徐汇”公众号发布推文《“13+1”新模式!斜土社区(老年)学校学员走进敬老院》。
(3) 2023年11月27日“上海徐汇”公众号发布推文《老年人玩不转智能手机?这群“老同学”走进社区大展身手》。
2. 荣誉:
(1) 学校培育的四门课程(名人名作赏析与诵读、朗诵艺术的基础训练与实践、声乐基础、花鸟画)在疫情期间入选“徐汇区汇e学精品课程”,四门视频课程入选“第十批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特色视频课程”。
(2) 徐汇区斜土路街道老年学校803电脑智能手机沙龙荣获“2019年上海市五星级老年学习团队”,同时获得2021年上海市“老伙伴”智慧学习团队。
(3) 斜土路街道社区老年学校获得上海市街镇社区(老年)学校首批优质校。
(4) 斜土路街道戏韵斜土学习坊获上海市民文化传承及科学创新社区学习坊学习坊。
(5) 斜土路街道2023年获评上海市学习型组织优秀社区。